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学流派(7)格式塔心理学派

点击这里关注 德喜阳光
2024-09-24

▲- 点击聆听-▲


一、格式塔心理学派
     创始人:韦特海默     代表人物: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实验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实验研究:
 1、似动现象
1912年,韦特海默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开端。什么是似动现象呢?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看到一个客观不动的事物时,由于视网膜和视觉神经接受到信息的时间不同,于是造成短路,因而会将物体看成是运动的。

你数数看有几个黑点?当你的眼睛离开那个白点时,就出现白的负象,即黑。当你重新把视点 集中在原来的白点上时,它又变成白色的了。因此,当你的眼睛不断地 在移动的时候,那些黑白点 (正负像) 也就在不断地变化。

你看是水平线还是不规则的斜线?事实上所有的横线都是水平的,不信你拿尺子比一下。格式塔四个基础
格式塔有四个基础特征: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恒常性这四个基础是人类视觉的特性,也就是说,他是我们视觉的一种惯性,是天生或演化而来的。
(1)整体性
整体的统一感知:大脑会将复杂的视觉内容简化为容易理解的整体,如图所示;


(2)具体化
当我们的视觉感受到刺激时,同时也会对外部环境的空间讯息产业解读,我们的大脑会试图把一些缺失给弥补起来,并创造出一个讯息去理解观察到的物体,是一种对空间讯息的明确化。

(3)组织性
也称多重向稳定性:这是一种含糊不清的直觉经验,让人在两种或更多的诠释间来回跳动。

(4)恒常性
我们视觉的最大优势就是恒常性(也称“不变性”),不管物体如何变形、旋转、放大、缩小,我们都能够透过它的轮廓或特征来判断这个物体。

格式塔的四个基础特征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有点像是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而组织率就类似是代数运算,几乎所有的视觉原理都离不开这四个基础,或者说是它们的延伸和细化。
2、整体与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整体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承认分离性。事实上,格式塔也可以是指一个分离的整体。
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
“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
重要的是,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时地变化着的。一个人看到一个客体,然后又看到另一个客体。也就是说,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一会儿又成了背景。说明这种现象的一个经典性例子是图形与背景交替图。
事实上,这种图形-背景交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当一位听众在聚精会神地听报告,报告人的讲话就成了“图形”,周围人的议论便成了“背景”。而当这位听众在与旁人讲话时,那么他俩的谈话就成了“图形”,而报告人的发言则成了“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这类变化,不仅在知觉中起作用,而且在学习和思维中也起作用。
由此可见,把一个完整的图形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顿悟实验
1913 年至1917年,苛勒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观察大猩猩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
他做的实验太多,仅举两项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力的实验,并加以说明。
(1)“接竿问题”实验
实验时,大猩猩被关在笼内。大猩猩喜欢吃的香蕉放在笼外不远的地方(即用一根竹竿够不着,两根竹竿接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地方)。笼内有一根较短的竹竿,笼外有一根较长的竹竿。
大猩猩为了取得香蕉,起初用那根较短的竹竿去够香蕉,但竹竿太短,够不到。猩猩常常将竹竿扔向香蕉,连竹竿也丢了。在用一只取名为“苏丹”的大猩猩做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苏丹为了取得香蕉,用较短的竹竿拨到了另一根竹竿。
当它玩弄这两根竹竿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将两根竹竿接起来(用较细的竹竿插入较粗的竹竿),用这根接起来的竹竿够到了香蕉。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初把两根竹竿放在一起,苏丹一看到两根竹竿处于这种关系,就能够突然地发现这种关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反覆把一根竹竿插入另一根竹竿,从而移到远处的香蕉。
(2)“叠箱问题”实验
叠箱问题实验先是“单箱问题”实验。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上。笼内有一只木箱可以利用。要想够到香蕉,须将木箱搬到香蕉下面,然后爬上木箱,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
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苏丹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6只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置于香蕉之下,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之后解决了问题。叠箱问题就更加困难了。香蕉挂在高处,大猩猩必须爬上叠起的三只木箱的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到。大猩猩跳下木箱,对周围的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良久”的观察,突然,大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理解,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在一起,爬到箱顶,取下香蕉。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包括有以下六个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像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
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
这种完形的改变可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关注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
所以,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
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
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顿悟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韦特墨一开始从事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时,就特别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可以说,他是为了学校实践而研究学生的顿悟学习的。
韦特墨认为,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机械记忆,不惜牺牲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指向发现使学生能有更多顿悟发生的学习方式。
他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区别了两种类型的问题解决办法:一类是只有首创性的和顿悟式的解决办法;另一类是不适当地应用老规则,因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韦特墨最喜欢引用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在病房里值夜班的护士,到了深夜11点时,把一个病号叫醒说:“现在到了你该吃安眠药的时候了。”这是不考虑与问题情境有关的特征机械运用规则而导致愚蠢行为的一个典型事例。
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遗憾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看不到这一点。韦特墨在《创造性思维》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韦特墨认为,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要把习得的内容迁移到校外情境中去。通过机械记忆习得的内容,只能被用于非常具体的情境中去,即应用于类似于最初学习时的情境中去,只有通过顿悟理解的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部分,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的问题上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几乎每一本心理学教材都提及著名的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1885年的无意义音节的遗忘曲线。
但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人类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无意义音节的遗忘曲线在人类学习中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恰恰相反,通过顿悟习得的内容,一旦掌握后,永远也不会遗忘。
顿悟将成为我们知识技能中永久的部分。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只能按学习的顺序告诉别人他学了些什么的学生,实际上是没有理解所学的内容(即没有经过认知重组,因而既无法迁移,也不能保持长久)。
有人在一项实验中,把149162536496481写在一张卡片上,要一组被试看15秒钟,然后试图回忆它。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除了记住其中少数几个数字外,没有人能全部记住。
但在给另一组被试看这张卡片之前,告诉他们在试图记住它以前,先想一下这些数字为什么这样排列,是否有规律可循。结果不少被试都觉察到,这些数原是用1到9的平方排列起来的。这样一来,回忆这些数字就毫无困难,哪怕是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也能轻易做到 (Katon,1940)。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例如,一些人对智力拼图、字迷填空玩得津津有味。有时看上去简直不大可能完成,但越是这样,当他们突然发现解决办法时,就越会有一种获到顿悟的快感。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验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格式塔理论家经常抨击滥用各种外部奖励,诸如使用糖果、好分数、五角星或金钱之类的东西来驱动学习。当然,在没有其它诱因动机时,在不可能用顿悟的方式来理解学习时,也不妨可以使用一些外部奖励。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不加区分地使用奖励物,可能会使学生分心,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只关心能得到什么奖励上,从而不可能达到对问题情境有顿悟的理解。就一般而言,达到理解水平本身就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苛勒认为人类具有和人类有些相似的智慧行为,这种行为的明显特征在于它是在对整个情境完全概览后产生的。这种智慧行为是一个连续的顺利的过程,这一过程作为-个整体,是和情境的结构,和其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相适应的。
苛勒的实验表明猩猩在行动之前,已经领会到了自己的动作为什么进行,怎样去进行以及最终的结果为何,领会到了自己的动作与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在苛勒看来,猩猩对问题的解决并非是一种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处于对问题产生了顿悟。
他把这种“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情境结构的行为”称为顿悟,他为顿捂定了这样一个标准:“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完善解决的出现。”
有人在1964年对顿悟做了很透彻的分析:“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看来是突然来到的,俨如包含着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整个错综复杂的手段在内的。一个新'完形' ,在动物的意识中突然出现;它确实好像'顿悟一闪'而引起的适宜的动作。”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顿悟学习有其特点,可归纳如下: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
6、创造性思维。
韦特海默曾对思维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中,并建议通过把握问题的整体来进行这种思维。
他的遗作《创造性思维》于1945年出版,书中研究了从儿童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的过程一直到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的思维过程,以各个不同的年龄和难度不同的问题为依据,发现在各个解决问题的水平上都有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例证。
韦特预设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即使在必要的关注问题的细节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韦特海默强烈反对由试误说和条件反射说所引发出来的在教育领域中所采用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他认为盲目的重覆训练和死记硬背很少有创造性成分,“因为它容易导致极端机械化的行为习惯,导致盲目性和奴隶式地操作的倾向,而不肯于动脑,不能够自由地对待问题。”
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览问题情境,使他们明白怎样去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争取在理解、领会问题的前提下,产生顿悟。学生也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和权威,机械地记住一些法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便以为万事大吉了。
例如,要求用六根火柴组成四个等边三角形,如果只从平面上考虑问题,打不破原有的框框和定势,便无法解决。再比如高斯10岁那年,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要学生把1到100的数相加起来(即1+2+3+,…,+100),比高斯大的孩子,闷着头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高斯却不着忙,认真考虑一番后,用他从未学过的求等差级数前n项和的方法算出了得数5050。
韦特默预设为学习贵在打破旧有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掌据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四、原理应用
1、最著名的应用便是苹果公司的logo,咬掉的缺口唤起人们的好奇、疑问,给人巨大想象空间。但从整理上看,却又是一个苹果的剪影。
2、又如著名国际设计大奖,德国红点奖-Reddot design award的官方logo也是运用了封闭原则。用更少的视觉元素表达,减轻人在图形识别上的精力消耗。
3、格式塔咨询方法技术
格式塔咨询方法的创立者是德国心理学家弗里茨•皮尔斯(F. Perls)。
皮尔斯曾是一位职业精神分析医师,由于对精神分析疗法不满而转变方向。他基于精神分析的治疗实践,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东方禅学,创立了格式塔咨询方法。
比如:空椅技术、角色扮演、对话、第一人称发言等格式塔技术,直接体验、此时此地、自我责任、觉察力等概念对萨提亚疗法、NLP、情绪聚焦、合作对话、躯体心理咨询方法等心理咨询流派影响深远。 

(1)格式塔咨询方法中的“规则”
生活在此时此地,停止没有必要的想象的念头,不要试图强迫或操控别人,接受自己的责任,做你自己。
(2)格式塔咨询方法技术举例
空椅技术是格式塔咨询方法的一项重大贡献,它帮助来访者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成为更加统整、坦诚、富有生命力的存在。
咨询师:假想一下,你爸爸就坐在这张椅子上。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案主:爸爸,这么多年来,其实我一直……
(案主与父亲的对话,帮助她完成了一直未得及表达的遗憾和爱,当情感流动起来,不再固着于过去的遗憾时,案主发生了改变。)

五、主要缺陷


中国心理学史家车文博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陷入唯心主义境地
本来格式塔理论重视自然观察,从接近实际生活而言,是可取的。但是他们认为知觉自身具有完形性质,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于是极力缩小甚至否认过去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使“完形”变成超验的东西。完形心理学夸大了心理的能动性,用先验的模式和主体内在的规律解释心理形成的完整性,其结果是导致先验论和主观唯心主义。
2、未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格式塔心理学把整体与部分对立起来,认为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整体决定部分,而部分对整体毫无作用。因此该理论是片面的。该理论只重视质的分析而忽视量的分析。他们认为当时的心理学尚处于幼稚时期,对经验只适合做质的分析,尚不宜做量的分析。
其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因此,只强调质的观察而忽视量的研究也是片面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与行为是场的现象,所以主张当前的事件只受当前情境的影响,而不受现在、未来心理事实的影响。该理论忽视发展的观点和历史因果的分析,也是片面的。
3、理论不太严谨
格式塔心理学忽视生理基础的研究;有的概念比较含糊,没有十分严格地规定出它们的科学含义;有的实验缺乏足够的证据。
同时该流派在自己的理论中使用了大量的数理概念而不加特别说明,许多概念有被滥用的倾向,这使得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过于晦涩深奥,使人难以理解。这一切都影响了格式塔心理学完善学科建设,使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好文推荐·点击观看
1、心理学流派(1)精神分析学派2、心理学流派(2)人本主义学派3、心理学流派(3)行为主义学派4、心理学流派(4)认知心理学派5、心理学流派(5)构造主义学派6、心理学流派(6)机能主义学派
7、北大精神科医生: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
 ▍图文音乐转自网络  ▍若侵权·请公众号留言删除  ▍来源:德喜阳光  ID号: dx9313  ▍编辑:德喜/一位有温度的阳光青年!




👇点个在看 沾沾喜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德喜阳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